摘要: 原標題:王立群教授:《歷史視角看瘟疫》 課程從我國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對于疾病疫情的記錄開始追溯,以東漢末年著名醫(yī)學家張仲景的傳世巨著《傷
原標題:王立群教授:《歷史視角看瘟疫》
課程從我國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對于疾病疫情的記錄開始追溯,以東漢末年著名醫(yī)學家張仲景的傳世巨著《傷寒論》為例,介紹了中國古代的瘟疫和防治,同時傳遞了人類一定能夠戰(zhàn)勝瘟疫的信心。
王立群,河南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,博士生導師,中國《史記》研究會顧問
聽完王立群教授的講解,你是否更加堅定了戰(zhàn)勝疫情的信心,是否對中國古代的瘟疫和防治方法,有了更新的認識,教育小微還梳理了幾個問題,幫助大家回顧今天的戰(zhàn)“疫”小知識
01 中國最早有關“瘟疫”的文字記載是怎樣的?
答:中國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已經有了“蟲”“蠱”“瘧疾”這些文字的記載,特別是“癘”在中國古代文字學中間是指“瘟疫”的意思。這個字在《尚書》《山海經》《左傳》都出現并且使用了,這應當是中國最早的有關瘟疫的文字記載。
02 關于東漢末年中原地區(qū)發(fā)生過的一次大規(guī)模的瘟疫,現存的文字記載有哪些?是如何記載的?
答: 一是魏太子曹丕,在建安二十三年(公元217年)撰寫的一封信《與朝歌令吳質書》,信中寫到“昔年疾疫,親故多離其災,徐、陳、應、劉,一時俱逝,痛可言邪”;
另一篇是曹植的文章《說疫氣》,文章中記錄到“建安二十二年,癘氣流行,家家有僵尸之痛,室室有號泣之哀,或闔門而殪,或覆族而喪,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”。
03 面對各種瘟疫,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應對的?
答: 我們的祖先對待瘟疫主要采取了三種方法:第一是藥物治療。第二是免疫療法,主要是針對天花。第三是隔離傳染源。
除了以上三種以外,還包括做好公共衛(wèi)生等等。總而言之,中國古代創(chuàng)造了很多有效的治療瘟疫的方法,這些都是人類寶貴的財富。
04 “醫(yī)圣”張仲景所著《傷寒論》誕生的背景是什么?于今天有哪些價值?
答: 東漢末年瘟疫大流行,就出現了以“傷寒”為名的張仲景的《傷寒論》,成為中醫(yī)醫(yī)方的鼻祖。
這部書論述了對多種傳染病的治療醫(yī)方,其中很多是經實踐檢驗、可靠、有效的驗方,一直到今天為中醫(yī)學者所尊奉。
今天,日本的經方派仍然遵循張仲景的辯證施治醫(yī)方,來治療病毒性肝炎。
05 西漢以來的2000多年,中國古代疫病流行情況是如何記載的?
答: 《中國疫病史鑒》記載,西漢以來的2000多年,中國古代先后發(fā)生過300多次瘟疫流行。但由于中醫(yī)的預防和治療,在有限的地域和一定的時間內,控制了瘟疫的蔓延。
06 用隔離病人的方法治療瘟疫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,是如何做的?
答: 中國古代的醫(yī)師們早就認識到瘟疫有著極強的傳染性,并發(fā)現隔離傳染病人是非常必要的預防措施。
從漢代開始,就用隔離病人的方法來防止瘟疫的傳播。古代戰(zhàn)爭期間,軍隊中患病的士兵也需要從健康的軍人中隔離開來。
實踐證明,這種隔離法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控制瘟疫的方法。
在人類歷史上
我們不斷和瘟疫
流行性傳染病做斗爭
并最終戰(zhàn)勝了它們
如今面對洶涌疫情
14億中國人民聯(lián)防聯(lián)控
無數醫(yī)務工作者、志愿者們
奮戰(zhàn)在一線
為戰(zhàn)勝疫情全力拼搏
我們必將再一次贏得勝利